第271章 废黜尚书令(4/5)
又唯恐耽误国事,不敢腼颜尸位,还请陛下成全。”楚帝轻叩着凭几,好半晌方道,“适才林御史回禀,林尚书不日才会递上辞呈,为何又改了主意?”
“臣早有请老之心,只是···神思恍惚,犹豫不决。”
楚帝轻声一笑,又止不住地咳了片刻,抬手制止上前的孙莲英,继续说道,“林尚书行事素来快刀斩麻、当机立断,会因何事犹疑,莫非是令公子的前程?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“各人有各人的造化,强求不得。若犬子贤德有才,日后定受器重;若犬子平庸无能,也可在臣的膝下承欢。”林靖澄的语音舒缓,听来确有八九分的诚意,微微抿唇后,又言道,“昔日陛下命臣主持科考,台内诸般事宜悉数由左右仆射相机决断,臣既是惶恐,也深感欣慰。现今大楚群贤毕集,似臣这般尸位素餐者早已该退······”
“林卿!你这是在指责朕有眼无珠,看不见你的功绩。”
“臣不敢!”林靖澄赶忙伏地叩首,斟酌几息后,徐徐道,“臣积忧成疾,言语间难免冲撞圣颜,万望陛下恕罪。”
楚帝长叹一声,“朕近日偶感风寒,无力国事。林卿这突然说要请老,朕又该找何人代领尚书台的要务。欸,林卿可有心仪人选?待日后,卿忧思消弭,再领尚书令一职也是一样的。”
“臣以为左右仆射足矣。”
楚帝微微蹙眉,好半晌才缓过神来,调笑道,“看来林卿也并非是妄自菲薄,出口就是要废黜尚书令!”
“陛下,并非是废黜,而是空缺。”林靖澄出言纠正措词,稍稍稳了稳神,徐徐解释,“这些年臣统领六部,享尽荣华。鞠躬尽瘁,理所应当。然越是身居高位,越是惶恐难安,想来林御史那句‘高处不胜寒’,倒是颇为贴合臣的心境。臣值宿这几日,台内公务有条不紊、井然有序,已无须臣过多干涉,不若顺势而为,令左右仆射互相制衡、联合决断。”
楚帝和林靖澄都知晓,这是给双方的一个台阶,也是在印证两方的心思是否吻合。
从尚书令主持科考起,林靖澄早已明了这位君王究竟有何打算,短短二十日,足以验证尚书台内事务是否能有序不乱地进行。
而楚帝仍在试探,林靖澄是否心甘情愿地请辞。若尚有怨气,耽误的终归还是社稷国事。
沉吟半晌,楚帝幽幽道,“林卿打算何时启程?”
“明日!”
“明日?”
林靖澄肯定地又说了一遍,“明日!举家搬进诚园或许要费些功夫,臣在此期间会交接好公务。”
依例,致仕告老的官员念及魂归故里,落叶归根,多半是回归原籍。毕竟无论是出于户籍宗法的约束,还是对结党的防范,回原籍只能是唯一的选择。
然林靖澄一是未至告老的年岁,二是有要案嫌疑在身,若是回归原籍,自无不妥,但终究会惹人闲话。如若继续留在长安,既是对勾结揽月楼一案最有利的回击,又能稳定朝中的局势。
无论是出于哪方面的因素,楚帝都是愿意林靖澄留在京城,而非遣返回汝南。
“准。”楚帝的声音俨然有一丝颤抖,却又很快掩盖下去,随即吩咐道,“莲英,快扶林卿起身,陪朕手谈几局。”
喜欢楚韵请大家收藏:(